【読書】知道做到-温故而知新

身处现在这个学习材料爆炸的时代,作为一个信仰终身学习的人,往往会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什么都想要。而什么都想要的结果,注定是什么都得不到,什么事情都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

这本书《知道做到 Know Can do》(作者: 肯・布兰佳) 就是用来治愈这种什么都想学焦虑症的,通过实践书中的观点,达到学以致用,真正改变自己的行为!

📖 全书概要

🌟 知道做到 – 核心理念整理表

🧠 主题🎯 核心目标🛠️ 具体步骤
一、精要主义对抗信息超载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关键知识,通过间隔性重复实现深度掌握– 建立过滤标准🔍:是否直接影响目标(如优先学“甘特图”)- 少而精学习法⏱️:每天20分钟聚焦核心内容- 进阶方法📝:三边学习法(听、记、实践)
二、绿灯思维打破消极过滤主动接纳新观点,减少思维抗拒🟢– 强制寻找反对理由🤔:推动理性分析- 视角转换🧍→🧑:从他人角度思考- 可能性思维训练📓:每日记录3个“假设成功案例”
三、持续跟进弥补行动缺口通过反馈和调整,将知识转化为习惯🔄– 一对一跟进系统👥:每周30分钟复盘,量化指标- 动态监控工具📺:观摩→分享→练习- 数据化追踪🗂️:设计“学习日志表”记录进展
四、整合策略间隔性重复形成“输入 – 输出 – 修正”闭环🔁– 阶段重复🕐:初期密集→后期延长- 多维度重复🎬📚🎭:理论复习 + 案例 + 实战
五、底层逻辑认知 – 态度 – 行为模型形成“知 → 行 → 习”正循环♻️– 改变认知📖:精要主义降低干扰- 调整态度🟩:绿灯思维破除抵抗- 行为干预🏃:跟进系统促进行动

🔧 实用工具推荐

🧰 工具✨ 功能说明
三边卡片法🃏边听 / 边记 / 边实践,强化记忆路径
四步操作法📊明确目标 → 分解步骤 → 动态调整 → 结果复盘

📖本书结构

graph LR
    A[《知道做到》书籍结构] --> B[引言:知行鸿沟的挑战]
    A --> C[核心问题分析]
    A --> D[三大解决策略]
    A --> E[整合方法:间隔性重复]
    A --> F[结论: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
    
    B --> B1[信息超载时代的学习困境]
    B --> B2[消极过滤:知识抗拒的心理机制]
    B --> B3[缺乏跟进:行动脱节的典型表现]
    
    C --> C1[信息过载的解决方案:精要主义]
    C --> C2[消极过滤的突破:绿灯思维]
    C --> C3[缺乏跟进的策略:持续跟进系统]
    
    D --> D1[精要主义实践]
    D --> D2[绿灯思维工具]
    D --> D3[跟进系统设计]
    
    E --> E1[阶段重复:密集→间隔]
    E --> E2[多维度重复:理论 + 案例 + 实践]
    
    F --> F1[认知 - 态度 - 行为闭环]
    F --> F2[组织与个人双重应用]
    
    classDef section fill:#f9f,stroke:#333,stroke-width:2px,color:#000;
    classDef subsection fill:#f9f,stroke:#666,stroke-width:1px,color:#333;
    class A,C,E,F section;
    class B,C,D subsection;
    
    %% 细节补充(示例)
    C1 --> C11[学得少而精:间隔性重复]
    C1 --> C12[信息过滤标准:直接影响目标]
    
    D2 --> D21[强制寻找反对理由]
    D2 --> D22[视角转换工具:同理心激活]
    
    D3 --> D31[一对一跟进系统]
    D3 --> D32[数据化追踪指标]

🇨🇳 🇯🇵 🇺🇸 关键句子

🇨🇳 中文🇯🇵 日本語🇺🇸 English
一个人行为的改变总是先从内心想法的转变开始,然后才逐渐由内而外变化的人は内面から変化しないと本当に変わらないことがようやく分かったLasting change in people’s behavior starts on the inside and moves out.
我们知道,真正有效的减肥食谱只有一个,那就是能让你持之以恒的那个食谱;同样,我们相信,只要能够让人持之以恒,哪怕是一些最简单的工具,也可以帮助你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把你所掌握的知识变为实际行动。体重を落とすには一定の食事、的(まと)を絞った食事を取ればいい。同じように、本書は知識と行動のギャップを埋め、知識を活かす簡単なツールをもたらし、効果を出すことができると思う。We know it only takes one diet to lose weight—the one you focus on. In the same way, we think Know Can Do can make a real difference by giving people simple tools to close the knowing-doing gap and make their knowledge come alive.
真正的学习一定会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真の学習とは行動をも変えるものだTrue learning involves a change in your behavior.
人们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获取新信息,而不是想办法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人々は新しい情報を得ようとはしても、得た知識を日々の生活に活かそうとはしないのだPeople tend to spend considerably more time acquiring new information than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use their newly acquired knowledge in their daily lives.
作家知道,要想开始应用新知识,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把它传授给别人新しい知識を活用するには、まずそれを人に伝えるのが一番なのだ。The author knew that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begin to apply new knowledge was to teach it.
知识来得非常容易,但却并不会实际改变他们的行为。知識は簡単に得られるが、行動を変えさせることはないKnowledge comes easy, but that will not bring about change in behavior.
因为知识很容易获取,所以我们总是在不断获取更多知识,而不是采取实际的行动去应用它们私たちは行動を変えようとするより、知識を増やそうとする。知識を得るのは容易いから(たやすい)we commonly substitute increased knowledge for change, because knowledge is so easy to get.
改变习惯或行为都需要他们付出真正切实的努力。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该如何采取切实的行动去改掉自己的习惯,改变自己的行为。習慣や行動を変えるには集中して取り組まねばならない。みんな、改めたいという意思をどうフォローアップすれば習慣を打破し(だはし)、行動を変えられるかが変わっていないのですChanging habits or behavior requires a real concentrated effort. Yet most people don’t know how to follow up their good intentions to break the habit and change their behavior.
要想做到这点,关键就在于重复、重复、重复!这就是那缺失的一环そのカギは、一にも、二にも、三にも、繰り返すこと、反複(はんぷく)です。それがミッシング・リンクなんですよ。The key to doing that is repetition, repetition, repetition! It’s the missing link.
重复是克服所有知行差距的三个问题的关键反復が、知識を活用できない理由を全て排除するカギです。Repetition is the key to overcoming each of the reasons people don’t do what they know.

📖 第1章 问题 :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

🔍 核心问题:知识 ≠ 行动

  • 很多人投入大量时间学习新知识(书籍、讲座、音频等),但无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 知识与行动之间存在一条巨大鸿沟

🧑‍🏫 故事主角:一位畅销书作家的困惑

  • 虽然写的书大受欢迎,但当他问读者“你做了哪些改变?”时,大多数人答不上来
  • 他深知:真正的学习应改变行为,否则只是“知道”而非“做到”。

📉 知识遗忘现象(忘却曲线)

  • 听觉记忆保留率非常低:
    • 30分钟后记得不到50%
    • 24小时后只剩下25%
    • 一个月后几乎全忘了(<5%)

✅ 作家的三个建议(改善学习成效)

  1. ✍️ 坚持记笔记
    听觉记忆有限,写下来才能保留重点。
  2. 24小时内复盘笔记
    整理“啊哈时刻”与重点,清晰、整洁地保存,便于复习。
  3. 🗣 将知识传授给他人
    教是最好的学。建议与同事开会分享学习成果。

⚠️ 可惜的是,多数人回到工作岗位后依旧忙碌,无法持续执行这些好习惯。

🧭 作家的下一步:寻找答案之旅

  • 他拜访了大学、企业、基金会,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困扰:知道与做到之间没有桥梁。
  • 某天偶然看到《财富》杂志上的文章,发现菲尔·莫雷的公司真的做到了“让人改变行为”。
  • 作家兴奋不已,决定主动联系菲尔,希望找到破解之道

🧩 第1章重点整理表

🔑 问题🧠 描述
知识-行动鸿沟人们花很多时间学习,却难以将知识转化为行为
记忆衰退现象不记录、不复习,1个月后几乎忘光
作家三建议① 记笔记 ② 24h内整理重点 ③ 教给他人
持续行动难点忙碌、回归旧习惯,导致行动无法持续
寻找解方作家开始调查、走访,最后发现菲尔·莫雷公司可能破解了这个难题

📖 第2章 缺失的一环 总结:从“知道”到“做到”的转折点

🧩 核心主张:重复,是连接“知道”与“做到”的缺失环节

作家在与企业家菲尔·莫雷的电话交流中,探讨了为何人们学了却做不到的根本原因,最终明确提出解决之道——重复、重复、再重复

❗ 问题根源:知行差距的三大原因

  1. 🌀 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
    • 人们接触新知识太容易了,读书、听课、看视频比真正实践更有趣。
    • 结果:不断追求新内容,却从不消化吸收或落实。
  2. 🧠 消极过滤(Stinking Thinkin’)
    • 人们的大脑天生倾向于质疑或拒绝积极的信息
    • 习惯性抱怨、犹豫、拒绝改变,削弱了学习动力和应用意愿。
  3. 🚫 缺少跟进(No Follow-Through)
    • 知道应该改变,比如“吸烟有害”,但因为没有持续的监督或反馈机制,很快恢复旧习惯。
    • 行为改变需要系统性的推动,而非“一次性刺激”。

🔑 解决之道:重复!重复!再重复!

  • 重复是连接知识与行动的“缺失的一环”
  • 通过反复接触、回顾、练习,可以:
    • 加深记忆
    • 强化动机
    • 改变态度
    • 最终实现行为转变

🧙 菲尔的观点亮点

“要想让人们学以致用,首先要促使他们改变,而改变并不容易。”

“一旦了解三大原因,一切问题就变得清晰了——重复,就是关键。”

“不是复杂的问题,只是我们一直忽略了那一环。”

📋 第2章要点

🔍 问题📖 说明❗ 影响
1️⃣ 信息过载太容易获取新知识,沉迷于不断学习没有时间或动力去实践
2️⃣ 消极过滤拒绝有益的新思想,“发臭思维”阻碍成长态度不改变,行为也不会变
3️⃣ 缺少跟进没有反馈或监督机制行动不能持续,难以形成新习惯
🧩 解决方法重复、重复、重复!是连接“知道”与“做到”的缺失环节

📖 第3章 重复的力量 :改变的秘诀是“间隔性重复”

🎯 核心理念: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间隔性重复”

  • 想要真正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或行为,仅靠一次沟通是远远不够的
  • 间隔性重复(Spaced Repetition)才是改变习惯、传达理念、实现行为转变的关键方法。

📌 什么是“间隔性重复”?

  • 在不同时间点、有意识地重新接触同一信息
  • 不是机械反复、洗脑式灌输,而是配合反思与时间间隔的深度再现。
  • 属于“行为条件学习”或“内在强化”方式。

🔁 重复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

  1. 形成长期记忆:信息反复出现在不同情境,逐渐“沉淀”。
  2. 行为改变更持久:每一次重复都是对行为的强化。
  3. 营销和广告的常识:广告商通过不断制造“印象”,让客户记住并采取行动。
  4. 适用于生活中的说服、教育、引导:无论是投票、捐款、改习惯,都靠持续传递信息。

💡 核心金句

“一个懂得重复力量的人,会拥有决定性的优势。”

“你不能靠一句话就让人去行动,要靠间隔性地传达才行。”

📋 第3章重点整理表

🧩 概念📖 说明💥 作用
🔁 间隔性重复在不同时间、有间隔地重复接触信息让知识沉淀、改变持续
📢 广告“印象”理论广告中称为“impressions”让顾客熟悉、最终采取行动
🧠 行为条件学习重复结合反思 = 内在强化改变信念、行为更持久
🗣️ 现实应用举例教育、投票、慈善等一次说服不够,需多次触达
🏆 作者观点“重复是技能之母”掌握重复就掌握了影响力

📖 第4章 原因1:信息过载:信息太多,反而学不到

🎯 核心观点:大脑无法同时应对太多信息,学习应“少而精”

  • 人的大脑总是在两件事之间切换:学习 or 遗忘
  • 如果没有适时地回顾与练习,接触再多的信息也只会被快速遗忘

⚠️ 问题描述:什么是“信息过载”?

  • 现代人接触信息的途径太多(书籍、课程、视频等)。
  • 如果不加筛选、整合与复盘,大脑会“堵车”,无法真正吸收知识。
  • 泛泛学习 → 没有重点 → 无法行动 → 快速遗忘。

🧠 案例分析:高尔夫球学习的失败与成功对比

❌ 失败案例(作家本人)✅ 成功案例(朋友丹尼)
一次性学太多内容明确3~4个学习目标
同时记住多个动作 → 迷茫每次打完球就即时反馈
没有复盘机制直到每个动作做到为止才毕业

结论:精简学习目标 + 间隔性练习 + 反馈机制 = 有效吸收与应用

🔁 解决方案:间隔性重复 + 精选内容

  • 间隔性重复:重复要有时间间隔,配合思考和吸收。
  • 精选内容,反复练习
    • 比起一次读20本书,不如多读5次同一本书
    • 比起一个课程走马观花,不如带着笔记本反复参加同一个课程。
  • 每次重复学习都应有新目标,比如:
    • 第一次:理解框架
    • 第二次:圈重点
    • 第三次:写摘要
    • 第四次:与伙伴共读
    • 第五次:实际运用

📌 金句摘录

“大脑要么在学习,要么在遗忘。”

“不要盲目获取信息,而是要精深地吸收重点知识。”

“学习应该少而精,而非多而浅。”

📋 第4章重点整理表

📍 主题📖 内容💡 建议
❗ 信息过载接触信息太多,大脑无法有效吸收精选内容,建立学习目标
🌀 学习 vs 遗忘大脑要么学习新东西,要么遗忘旧知识避免忽略,定期复习
📉 泛学的后果泛读、一次性培训、快学快忘容易沦为“信息搬运工”
🔁 间隔性重复有间隔地复习、练习、讲解每次重复加入新层次
📚 少而精比读20本书一次,更建议读1本书5次深度理解 → 实践行动
🏌️‍♂️ 高尔夫案例明确目标 + 实时反馈 + 不教新内容强化吸收 → 达成转化
🧠 关键机制写笔记、标记重点、定期回顾打破“遗忘流程”

📖 第5章 应用“少而精”哲学:从理解到实践,激发创造力

🎯 核心理念:少而精 + 间隔性重复 → 创造奇迹

  • 学习不在多,而在“反复精炼”:重点内容讲几次 > 泛泛内容讲一次。
  • 一旦知识融入思维与行为方式,员工就能自主创新,提供令人惊喜的成果。

🧩 企业应用案例:德维恩的培训转型

  1. 过去的培训方式
    • 热衷开发新项目、搜罗新理念。
    • 以“态度评分”来判断效果(学员觉得不错,但不会应用)。
  2. 转型后的方式
    • 专注少数关键理念。
    • 重视培训后的反复跟进,而非不断设计新培训。
    • 通过间隔性重复让理念深入人心。

💼 客户服务实践:把理念变成自动行为

  • 目标:不仅满足顾客,而是“征服顾客”。
  • 方法
    • 一年内专注于少数优质资料,反复阅读与实践
    • 每年举办同主题但形式不同的“超一流服务”培训。
    • 整合新内容,不轻易推翻原有核心理念。
  • 成果:客户和员工反馈显著,忠诚度大幅提升。

🧠 创造性行为来自“扎根”的理念

一旦员工真正掌握了核心理念,他们就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境,甚至创造奇迹。

📞 案例:前台员工史蒂芬尼的故事

  • 将电话铃声视为“服务机会”。
  • 面对愤怒来电,用机智幽默(“你是我前夫?”)化解冲突。
  • 与原本敌对的客户建立了良好关系。

📌 章节核心金句

“学习应该少而精,而非多而浅。”

“将信息转化为积极的态度,将态度进一步转化为行动。”

“一旦真正掌握自己的工作,人们就会变得非常有创造力。”

📋 第5章重点整理表

🧩 概念📖 内容说明💡 实践建议
🔑 少而精聚焦少数重要理念,反复深入学习选择关键知识点,避免贪多
🔁 间隔性重复多次接触同一信息,深化记忆与转化制定复习计划、形式多样
🏢 企业培训转型从“推新”变为“跟进”与“整合”每年反复强化同一服务目标
🧠 创造性行为理念内化后,员工灵活应变、主动创新提升服务质量,超越客户期待
📞 案例亮点前台史蒂芬尼将愤怒客户变朋友将理念转化为自动反应
📝 总结笔记信息过载 → 选择重点 → 间隔重复 → 沉浸吸收用笔记强化记忆、回顾反思

📖 第6章 原因2:消极过滤:打破“内心的封闭系统”

🧩 核心观点:

我们的大脑经常以焦虑、恐惧、犹豫不决或固有偏见过滤信息,导致本应被吸收的知识被挡在潜意识之外。这就是“知易行难”的第二个障碍。

🔍 为什么我们容易陷入“消极过滤”?

  1. 成长经历的影响
    • 父母与教育系统多以“纠错”代替“正向强化”。
    • 从小被有条件地爱,让我们渴望认同 → 开启防御机制
    • 对表扬反应迟钝,对批评高度敏感。
  2. 认知系统堵塞
    • 虽然眼睛/耳朵接收了信息,但大脑的情绪过滤器阻断了吸收。
    • 结果:接收100%,吸收不到10%。
  3. 带着“法官”的心态在学习
    • 对读到的内容进行批判式思维(不是建设性怀疑,而是封闭判断)。
    • 思维陷入“这不适合我”“我不行”的循环。

📖 作者自身案例:如何突破“消极过滤”

  • 儿时被贴上“不擅长写作”的标签。
  • 在领导力课程中,教授的信任改变了他的人生。
  • 从一次被“看见”与“肯定”开始,才逐步建立正向自我认知,最终成为畅销书作家。

🗣️ 金句:“一个相信你的人,能改变你的一生。”

✅ 如何打破消极过滤:通向潜意识的“交通疏导法”

🚫 消极堵塞✅ 正向疏导
焦虑、犹豫、先入为主信任自己,保持开放心态
信息被“心理过滤器”阻挡鼓励正向反馈唤醒潜意识
用法官视角学习改为“学生视角”,真诚吸收
对批评敏感、对表扬迟钝主动寻求反馈,接受赞美、记录成长
潜意识吸收率低(10%)通过间隔性重复 + 正面强化 → 提升吸收率

📋 第6章要点整理表

🧠 问题📖 内容说明💡 应对建议
❗ 消极过滤用负面情绪判断新信息建立正向思维习惯
🧒 成长影响缺乏正面强化,重视表现赢取关注教育中应奖励好行为,鼓励创造
📉 学习阻塞心态封闭,潜意识只能接收少部分信息用鼓励 + 反复接触信息“疏通大脑”
🧑‍🏫 作者经历曾被贴标签,但因一次认可扭转命运关键人物 + 正向反馈 = 认知转变
🌤️ 改变路径从法官→学生、批判→吸收、封闭→开放每日练习“感谢+复盘”,强化输入路径

📖 第7章 积极聆听:听得好,学得多,做得远

🎯 核心观点

带着积极而开放的心态去聆听,是打破消极过滤、提升学习效率、转化知识为行动的关键。真正的聆听,是用全身心去接受并激发可能性思维。

🧠 为什么要“积极聆听”?

  • 听信息 ≠ 吸收信息。大多数人在接收信息时,会因为负面情绪或固有偏见而形成“心理堵塞”,导致最多只能吸收10%的内容
  • 积极聆听能开启大脑通道,激活潜意识,提升创造力与行动力

🛠️ 菲尔的“积极聆听清单”

✅ 建议📌 说明
❌ 不带偏见抛开“我知道了”或“这不适合我”的预设
🌱 保持学习心态对未知内容充满好奇与期待
🖊️ 做好笔记主动参与,加深记忆
🤔 激发联想主动将新信息与旧知识关联
🧩 思考应用反复问自己:“我该如何用上这点?”

🌟 可能性思维(Possibility Thinking)

  • 指一种主动寻求创造性机会的思维方式。
  • 带来:开放、联想、创造、突破、成就

📖 案例:

  • 菲尔在教堂后灵感爆发 → 设计出旗舰课程,30年带来上亿美元收入。
  • 罗杰·班尼斯特打破“1英里4分钟不可能”的记录后,大众认知集体跃迁

🔁 六次呈现法(The Power of 6 Impressions)

观点被完全吸收和内化,至少需要6次“呈现”

🚦 阶段💬 心理反应
① 拒绝这跟我之前的想法冲突
② 抵制明白了,但不能接受
③ 部分接受理论认可,行动犹豫
④ 完全接受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⑤ 应用今天我就开始用
⑥ 内化传播我已经教给别人了,这就是我的方法

💡 每一次接触,都是突破旧观念的阶梯。

🌞 积极心态的终极形态:“反向偏执狂”👀

  • 定义:相信世界在合伙帮助自己
  • 拥有这种心态的人,能够从任何事件中看到积极机会,活出更强的创造力与适应力。

🧑‍💼 转变案例:苏珊·阿尔克特(Suzanne Alcott)

  • 曾是公司里最消极的“反对专家”,一开口就泼冷水。
  • 经历态度转变后,成为拥有正面感染力的COO。
  • 说明:即使是最深的“否定型人才”,也能通过方法练习变得开放积极。

📋 第7章重点整理表

🧩 概念📖 内容说明💡 实践建议
🎧 积极聆听用开放心态主动吸收信息不带偏见 + 做笔记 + 联想应用
🌱 可能性思维相信“我可以做到”,激发创意与突破从“为什么不行?”转向“怎么才能行?”
🔁 六次呈现从拒绝到完全内化的学习曲线计划复读复听重要观点
🌞 反向偏执狂世界都在帮我成功!用正向反馈练习逆转思维
🧑‍💼 转变案例COO苏珊从否定者变为实践者说明练习积极聆听可带来巨变

📖 第8章 使用绿灯思维:用可能性点亮行动之灯

🎯 核心理念:

绿灯思维(Green Light Thinking) 是一种积极、开放、鼓励创新的思维方式,旨在激发创造力、突破封闭过滤系统,让知识得以落地、转化与应用。

🌱 什么是“绿灯思维”?

  • 对任何新想法,先寻找可行性而非立即批评。
  • 积极主动看待问题与机会,为他人提供支持和鼓励。
  • 是解决“消极过滤”问题的核心工具,特别适用于团队合作、创新与学习场景。

🛠️ 实践方法:三种思维灯号系统

🚦 思维方式🧠 描述💬 应用建议
🟢 绿灯思维主动寻找新想法中的可行性和亮点优先表达赞同与鼓励
🟡 黄灯思维在绿灯之后,谨慎表达顾虑指出潜在风险时先说正面
🔴 红灯思维停止推进、提出反对意见用于重要关头的理性阻止

👩‍💼 案例:苏珊·阿尔克特的转变

  • 曾是“泼冷水专业户”,习惯先批评。
  • 在菲尔的建议下,主动练习绿灯思维
    • 在会议中成为积极支持者。
    • 任何消极反馈之前,必须先给予正面意见。
  • 结果
    • 同事更尊重她的意见。
    • 创造力提升,变成组织创新推动者。
    • 成为“未来办公室”的主要提倡者。

⛳ 高尔夫沙坑小练习:用语言改变思维

  • 作家原本说:“我讨厌沙坑。”
  • 在朋友建议下改说:“我喜欢沙坑。我是最出色的沙坑球手之一!”
  • 结果:一杆进洞,立刻验证了积极暗示的力量

🗣️ 金句:
“如果你感觉自己不擅长某个部分,你就肯定不会发挥得很好。”

🏢 “未来办公室”的启示:组织如何运用绿灯思维?

  • 菲尔设立一个专门面向未来的团队,不负责运营,只关注趋势与创新。
  • 团队由积极的可能性思考者组成:
    • 探索虚拟会议、远程培训等前沿实践。
    • 在 9·11 危机中成功帮助公司转型。

📋 第8章重点整理表

🔍 概念📖 说明💡 应用建议
🟢 绿灯思维主动寻找可行性,延迟批评先说“能行”,再探“难点”
🟡 黄灯思维谨慎反馈,提供改进建议建设性表达“但如果…”
🔁 思维训练从“我不行”到“我可以”利用语言暗示 → 行为转变
👩‍💼 苏珊案例从批判者变成支持者在组织中获得更大影响力
🧠 心理影响从消极 → 创造 → 执行激活灵感,推动协作
🏢 组织制度设立未来办公室用结构引导创新文化

✅ 小练习:打造你的“绿灯语言”

  • 不说:“这点我不擅长。”
    改说:“这是我锻炼的机会。”
  • 不说:“这不现实。”
    改说:“我们怎么让它更可行?”

📖 第9章 缺少跟进:从“知道”到“做到”的最后一环

🎯 核心理念:

即使具备积极心态与知识基础,如果没有系统性的跟进机制,人们往往会回到旧习惯,无法形成行为改变或习惯迁移

🗣️ “要想改变某个行为,得到自己预期的结果,你需要指导、支持和问责。”

🧩 三大跟进要素(跟进三角)

🔧 要素📖 说明💡 作用
🧭 指导(Structure)提供明确的学习路径、步骤和目标防止迷失方向
🫂 支持(Support)鼓励与肯定,及时给予反馈和表扬激发动力与信心
📋 问责(Accountability)设立检查点、责任机制、定期复盘增强执行力,形成闭环

🧒 菲尔父亲的跟进训练法(启发式循环)

说明 → 示范 → 纠正 → 说明 → 示范 → 让他尝试 → 纠正 → ...
  • 特点:动手训练 + 实时反馈 + 反复操作
  • 缺点:缺乏表扬与积极鼓励,可能压抑孩子的信心和主动性

💡 添加“表扬进步”作为关键步骤,可提升学习意愿与持续性

🏁 实践要点:有效跟进的三个阶段

阶段核心行动关键提示
🔨 初始阶段明确目标 + 示范 + 立即练习“越早练,越容易内化”
🛠️ 执行阶段反复试错 + 实时纠正“练习不能错,要练对!”
🪴 稳定阶段识别进步 + 表扬 + 调整“及时鼓励,防止放弃”

🧑‍🏫 教学案例:从军营到培训室

  • 菲尔因父亲的训练,在军营中快速掌握武器拆装技能,树立自信。
  • 后来将跟进理念带入管理与培训中,强调结构、责任与及时反馈。
  • 然而,直到被下属提醒,才意识到“忽略赞美”会削弱团队积极性。

💬 重要对话摘录

  1. “没有什么好事是偶然发生的。”
    → 改变=计划+执行+持续跟进
  2. “不要等到别人完全做对才表扬。”
    → 进步就值得鼓励,提升正反馈机制

📋 第9章重点整理表

🔍 问题📖 说明💡 对策
❗ 缺少跟进没有执行计划,新习惯难以坚持制订清晰的练习和监督流程
🧭 缺乏指导没有示范和目标说明 → 示范 → 操作 → 修正
🫂 缺乏支持没有及时鼓励,学员容易放弃捕捉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
📋 缺乏问责没有定期检查,进度无保障设立责任人、回顾机制
🧰 跟进策略每次练习都做对,才形成习惯强调“正确练习,而非重复练习”

📝 精华回顾金句

✅ “练习不能让你完美,只有完美的练习才能让你完美。”

✅ “成功人士懂得如何学习,并且会订出学习计划。”

✅ “及时表扬进步,比一味指出不足更能激发动力。”

📖 第10章总结:管理者的关键职责

正确的时机发现、支持、引导成长

🎯 核心理念:

真正的学习不止于课堂或培训,而在于持续的观察、鼓励和引导
发现员工做对的地方,是建立学习信心与转化行为的关键。

🛠️ 管理升级:从“海鸥式管理”到“持续支持系统”

❌ 海鸥式管理✅ 理想管理
管理者平时不出现,出错才训斥管理者全程陪伴,适时引导鼓励
打断学习节奏提升执行信心与技能整合
强调问题与不足强调成长、进步与信心

🧩 跟进系统的升级流程(赫伯版)

📶 阶段📝 行动步骤
初级(陪跑)告知 → 演示 → 尝试 → 观察我 → 表扬进步 / 修正
中级(协作)提问 → 观察我的演示 → 表扬 / 指导
高级(独立)自我告知 → 实践 → 自评 / 修正

💬 金句:“你不会永远都在别人身边,所以最终要让他能自己指导自己。”

🧠 两类人才管理策略

🎯 类型🧾 特点🎯 管理策略
赢家有经验、自律、表现稳定提供愿景 + 拉拉队角色
可能的赢家潜力巨大、需要磨练制定个性化培训 + 结构化支持系统

📌 培训设计原则:重视“培训之后”的窗口期

  • 最关键的时间是:刚结束培训之后
  • 管理者必须:
    • 在场观察
    • 鼓励初步应用
    • 提供及时反馈

💡 如果员工刚培训完回到岗位,只顾处理旧任务,就错失了新技能的巩固窗口

📋 第10章重点整理表

🔍 主题📖 内容说明💡 实践建议
🧭 跟进系统升级加入“观察我”+“表扬进步”步骤避免过度关注纠错,及时正向反馈
👀 积极观察不仅关注错误,更要识别正确行为管理者需现场观察、鼓励、指导
⏳ 培训后窗口期学员最容易遗忘与退回老习惯设专人陪跑/督导初期应用
📈 成长路径告知 → 协作 → 自我引导最终实现“自我修正 + 授权他人”
🎯 管理风格转变从训导式 → 授权式培养员工自驱成长力
✅ 三要素再确认指导 + 支持 + 问责 缺一不可行动才能成为可持续成果

✅ 总结金句

🗣️ “你不会永远在他们身边,所以你最终要教会他们自己引导自己。”

🏆 “我们不雇佣失败者,我们雇佣的是赢家和未来赢家。”

💬 “一名出色的导师最终会退后一步,看着学生掌握全部。”

📖 第11章总结:知行合一,关键在“持之以恒的跟进系统”

🎯 核心理念

任何学习行为若要转化为成果,必须拥有系统性的指导、支持和责任感
成功不是偶然,它来自持续、结构化、正向强化的跟进计划。

🗣️ “在每一位成功人士的生活中,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金线:专注与坚持。”

🛠️ 赫伯的两个强力跟进实践

① 一对一会谈制度(每两周一次)

  • 由下属主导,管理者协助,时长15~30分钟
  • 会谈主题:进度汇报、寻求帮助、主动沟通
  • 优势:
    • 建立责任感(Accountability)
    • 实现及时指导与情感支持
    • 年终考核少“惊喜”,绩效更透明
  • 💡 奖励制度:对管理者和下属双方设奖,强化执行

② 外部教练制度(6周电话辅导)

  • 培训结束后,每周一次电话会谈,至少50分钟
  • 教练为非本公司员工,更中立、聚焦支持
  • 目的:
    • 缩小培训后“知行落差”
    • 提供结构+鼓励+持续责任感

🔁 跟进系统(最终版本)

阶段操作内容
📘 告知清晰说明目标与知识点
👀 演示示范如何做
🧑‍🔧 尝试学员动手实践
👁️ 观察我管理者或教练现场关注
🎉 表扬或修正及时反馈并肯定进步
🔄 最终目标学员实现自我表扬 / 自我修正的能力

🧩 三要素回顾(跟进三角)

🧭 指导(Structure)提供计划、示范、路径
🫂 支持(Support)鼓励、及时正向反馈
📋 问责(Accountability)固定机制、进度追踪、反馈闭环

📋 第11章重点整理表

🔍 要素📖 说明💡 实践建议
🧑‍🤝‍🧑 一对一沟通每2周进行,会由员工主导培养责任感与支持感
📞 外部教练每周电话辅导6周提供客观支持,保持学习热度
🛠️ 跟进闭环告知 → 演示 → 尝试 → 观察 → 表扬/修正 → 自主成长落地“知行合一”
🔁 重复 + 反馈重复行为是习惯养成的基础加入奖励与流程追踪机制
💬 鼓励先行在纠正之前先肯定进步增强内驱力与正向情绪
🎯 专注的金线成功人士=专注+坚持用聚焦目标持续行动

✅ 精华金句集锦

🗣️ “你不能偶尔用知识做点事。你必须制定一份计划,把新知识立即用起来。”

🌱 “强调积极面,可以大大提升学习者的动力。”

📞 “外部教练 + 一对一制度 = 强有力的跟进系统。”

💡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专注力,他们像激光一样集中自己的能量。”

📌 三阶段成长模型

  1. 学习输入阶段
    • 聚焦少而精的内容,避免信息过载
  2. 心态转变阶段
    • 摆脱“发臭思维”,积极接纳新观念
  3. 行动跟进阶段
    • 借助结构、反馈和责任机制,将知转化为行

📖 尾声 Epilogue 总结

🎯 核心理念

“消除知行差距没有边界,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 最后演讲的三层转变路径

🚩 层次📖 内容🎯 难度🛠️ 关键方法
① 知识转变书籍、视频、培训等信息摄取精简学习目标 + 重复
② 态度转变从消极变为积极的心态⭐⭐⭐建立正向过滤系统(绿灯思维)
③ 行为转变真正地开始并持续行动⭐⭐⭐⭐有效跟进计划(指导+支持+问责)

🧠 终极三大障碍 vs 三大解决法

❌ 阻碍🌪️ 描述✅ 解决策略
📚 信息过载学了太多,记不住、做不到少而精 + 间隔性重复
💭 消极过滤怀疑、否定、先入为主绿灯思维 + 积极过滤系统
⏳ 缺乏跟进没有计划、没有坚持结构 + 支持 + 责任感

🗣️ 高光演讲片段回顾

💬 “改变人行为,是最难的一步。你不可能只靠学习来改变,要靠行动。”

💬 “我们的大脑,就像电脑——输入垃圾,输出垃圾。”

💬 “不要总是找下一个理念,而要持续跟进你已经学到的内容。”

💬 “成功人士的秘密就是:专注 + 重复 + 积极心态 + 跟进计划。”

🌟 作家的演讲结构:典范示范

🧩 段落🎯 内容亮点
🎤 开场轻松幽默,建立共鸣
🧱 结构明确三阶段转变:知识→态度→行为
💡 示范互动小游戏:模拟积极 vs 消极能量
📚 理论融合强调重构认知过滤器的重要性
💪 真实故事减肥/健康管理经验做例证
📈 行动动员鼓励制定跟进计划,传授他人
👏 收尾自我拥抱 + 掌声致敬导师菲尔

📋 尾声重点整理表

🧠 思维要点📖 内容说明💡 行动建议
🧩 三阶段模型知识 → 态度 → 行为针对每层设计划,逐一突破
🧘 态度调节积极过滤系统 = 绿灯思维每日内省 + 正念练习
📚 少而精深耕1-2个理念 + 重复强化不贪多、做深度练习
🗓️ 跟进机制1-on-1 会谈、电话教练、反馈闭环设计你的“学习陪跑人”制度
📢 教是最好的学把学到的内容教别人组织分享会、写博客、演讲
🏆 聚焦与坚持激光般集中 + 不间断重复养成“复盘 + 反馈”习惯

✅ 全书终极公式:从“知道”走向“做到”

知道 + 重复 + 绿灯思维 + 跟进计划 = 做到!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